收藏
首页 >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做100】学院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作者:袁宣发布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2021年7月17日至7月21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党史、悟初心、强党性、担使命”专题培训班在延安举办。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师德先进个人、青年干部和教师共70余人参加了培训。全体培训班成员走进延安十三年历史,学习延安精神;走进知青岁月,汲取奋斗力量;走进红色艺术,感悟文艺力量;寻找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响应伟大号召,奋斗新的征程。



走进十三年历史  学习延安精神
    培训班成员一行深入延安革命旧址开展现场学习。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教师们在革命旧址现场开展教学,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学员们来到南泥湾,在沉浸式教育中学习南泥湾精神,感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宝塔山,学员们在党委副书记、院长乔东亮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立下了新时代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系列教学让学员们深刻领悟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走进知青岁月  汲取奋斗力量
    在梁家河,学员们参观了村史馆和村容村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曾经贫困的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倾听打坝、挖井、办社、取火、换车的故事,感悟知青时期的延安精神;走进知青旧居,感受知青们在农村生活的艰苦环境,学习青年习近平在艰苦岁月里坚定“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学习他为改变农民贫困、农村贫瘠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学院党委书记程晓君现场跟学员们分享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关于“习近平能够从一名普通知青成为梁家河大队的领头人”的四个特点总结“有强烈的使命感”“辩证思维方式”“遇事有定力”“肯读书善学习”。她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我们干部教师在把延安精神、青年奋斗精神学深悟透的基础上还要落到行动中来,为立德树人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走进红色艺术  感悟文艺力量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教师领着学员们诵读贺敬之的《回延安》,演唱《南泥湾》《东方红》《黄河大合唱》《宝塔山连着天安门》,感受延安精神。《延安保育院》是新时期红色文艺作品的典型代表,综合运用了现代舞台技术,彰显了延安精神、中国精神。


寻找初心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
    延安培训是学习延安精神的过程,也是学习榜样和寻找教育初心的过程。学员们步入张思德纪念广场,一尊张思德负薪前行的雕像映入眼帘。雕像两侧,一面镌刻着记录张思德生平事迹的浮雕,另一面刻有《为人民服务》全文。学员们听教师讲张思德故事和张思德精神,牢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抗大革命纪念馆,学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描述的“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的办学初心,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和团干部培训的决心。

响应伟大号召  奋斗新的征程
    7月21日,培训班参观了“学习书院”,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日、21日,培训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延安精神学习,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延安培训是一次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对学院党员干部的一次精神洗礼。全体干部要立足本职工作,与广大师生“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尤其是在学院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更需要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再创业、再出发。


    乔东亮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干部教师们要在增强党性修养上见成效,在改进工作作风上见成效,在提升工作能力上见成效。



    程晓君在结业仪式上强调,汲取延安精神伟力,要在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初心使命上更显担当;要在增强信仰信念、凝聚奋进信心上更显担当;要在树立宗旨意识、服务学院师生上更显担当;要在弘扬创业精神、谋求高质量发展上更显担当,谱写学院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