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原创团史音乐剧《燧石》在北京剧院演出,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吕通义,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胡姮,北京团市委书记熊卓、北京团市委副书记袁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寇红江,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副处长吕轮超,著名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著名声乐教育家、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孟玲,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编剧、导演吴朱红,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周泉,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与学院800余名师生观看了演出。


该剧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献礼作品,是“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之一,是学校德育品牌“燧石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有益探索。该剧主要讲述了100年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以邓中夏、高君宇等为代表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爱国青年在“家”与“国”、“小爱”与“大爱”中,毅然选择为国负重的故事。他们在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等的指引下,反抗旧时代,传播新思想,创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了更加强大的中国接力奋斗。这是一部为“青春”和“信仰”唱出的赞歌,也是100年后“强国一代”与100年前“热血一代”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历史对话。
“点亮夜空中的星星之火,照亮中国每个角落。”“燧石擦出火花,才是你我青春最美好的选择。”……演出现场,充满正能量的历史题材、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精湛的表演和优美动听的原创音乐赢得现场师生阵阵掌声。当最后《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响起时候,在场师生加入合唱,群情激昂。
学生演员范雨希说:“作为演员走进那段激情澎湃的历史,我对共青团员这一身份倍感珍惜,对身处在这样优秀的团队之中倍感自豪,更使我对加入中国共产党心生向往。”学生观众杨俊峰说:“这场由我们学校自编自导的音乐剧,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烈的奉献。观看过程中有很多情节都打动了我。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百年前巴黎和会中国受辱,一百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法国成果丰硕。一百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代不同,思想观念不同,青年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通过音乐剧的再现让青年学生参与历史是很好的教育。”……学生们在观剧后,微信朋友圈迅速“刷屏”,《燧石》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
国际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冀津说:“《燧石》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让青年学生穿越百年,回到那个满腔热血的时刻,重温‘五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断奋斗不断进取。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青年一直以这样的奋斗精神融入时代发展,不管时光如何变幻,‘五四精神’将世代相承,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学院思政课教师、思政工作队伍纷纷建议将剧目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让学生走进剧场,带着文艺欣赏的兴趣去观摩;走出剧场,带着理论思考的兴趣去学习,真正把思想教育做到学生的心里。
演出结束后,领导专家召开现场研讨会。会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程晓君代表出品单位介绍剧目创作情况,主创代表介绍创作初心和艺术构思,各位艺术专家就剧目文本、音乐创作、演出制作和现场效果进行了点评。孟玲教授说:“这是这个时代特别急需的一部作品,弘扬青春正能量,看得我热血沸腾”。吴朱红导演说:“从剧本创作、演出制作到最后呈现都体现了主创团队的用心,台上演员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师生在《燧石》音乐剧的排演中,通过文艺去唤醒理论兴趣,通过歌曲去表达爱国情怀,通过表演去洞察青年责任,通过舞台去感染思政工作,通过作品来协同“三全育人工作”,使思政工作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通过系统的锻造与敲打,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上下功夫,以《燧石》音乐剧为学院立德树人工作重要载体,在“人文素养、一技之长、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推动文化育人工程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