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要闻

学院为八十中开设“中国式现代化概论” 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03-08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梁 岩

3月7日下午,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教室,8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和青年党校的学生正在倾听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杨志成教授讲授的大思政课《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本学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工作学院的10余名教师将相继登上八十中的讲台,开设15讲《中国式现代化概论》思政选修课,为高中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带着新鲜的研究成果,生动地讲给高中学生听,激发青年奋斗热情

杨志成首先带领同学们置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现场,回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由场景切入,与同学们重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激发起学生浓浓的爱国热情的同时,由浅入深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提出、概念分析、历程回望、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开创意义、未来展望、青年担当等8个问题。用穿越法,与同学们共同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用比较法,讲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用启发式,鼓励学生们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深度思考强国担当……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了生动的课程。

“一遍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响彻在课堂中,让我热血沸腾,我明白中国式现代化从未是一个遥远的词语,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都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身影。理想信念内植在思想灵魂里,外显于言行举止特别是实际行动上。吾侪不能把理想信念当作口号喊,要将其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深刻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落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行动上。”高一六班李怡萱说。

把党的重大理论成果转化为一门课程,北青政团队久久为功

本课程是在杨志成承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和研究范式构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由一项研究课题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大思政课程群,北京社科联主席牛青山带领社科联专家学者亲自到学校指导把脉。全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一是与专业基础课相结合;二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相结合;三是与“形势与政策”课相结合。2023年秋季学期,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中国式现代化概论》课,作为青年工作学院政务服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贯穿一个学期。政务服务专业招收的是“北京市市民热线”的订单班学生,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做好“接诉即办”工作的基础。

▲2023年7月31日,“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和研究范式构建研究”中期论证暨课程大纲论证会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形势与政策课

从大学课程转化为中学课程,努力探索思政课一体化

新学期,北京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带领思政课教师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座谈思政课建设,提出合作开发大中一体化《中国式现代化概论》选修课。两校在深入交流基础上达成意向,进一步加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月27日,与八十中合作交流座谈

为了做好大学课堂到中学课堂的转变,教学团队多次开展集体备课会,结合高中阶段思政教育特点,研讨教学模块设计、教学内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总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等四个教学模块15讲的授课内容,通过讲故事、讲实践、讲理论的方式构建适合中学的思政课讲授模式。

▲3月4日,“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集体备课会

“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讲述从中学课本上的简短的段落,变成了丰富厚重的一学期的课程,大学助力中学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帮我们解决了讲好新问题的难题,对我们思政课教师的成长也很有帮助。”八十中思政课教师史达为老师说。

未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将继续坚持"政治、青年、人文"特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建设高品质思政课程、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课程资源库、思政课教学评价等方面,更好地服务全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